岩石的破坏形式
来源:未知 作者:sng 发布时间:2010-03-18 00:21
岩石的破坏形式有三种类型 a、脆性破坏 大多数坚硬岩石在一定条件下都表现出脆性破坏的性质。也就是说,这些岩石在荷载作用下没有显著觉察的变形就突然破坏。产生这种破坏的原因可能是岩石中裂隙 发生和发展的结果。例如,地下洞室开挖后,由于洞室周围的应力显著增大,洞室岩可能产生许多裂隙,尤其是洞顶的张裂隙,这些都是脆性破坏的结果。
![]() 岩石在破坏之前变形很大,且没有明显的破坏荷载,表现出显著的塑性变形,流动或挤出,这种破坏称为延性或韧性破坏。塑性变形是岩石内结晶晶格结位的结果。 在一些软弱岩石中这种破坏较为明显。有些洞室的底部岩石隆起,两侧围岩向洞内膨胀都属延性破坏的例子。坚硬岩石一般属于脆性破坏,但在两向或三向受力较大 的情况下,或者在高温的影响下,也可能延性破坏。
![]() c、弱面剪切破坏 岩体中存在着许多软弱结构面,细微裂隙等弱面,在荷载作用下,弱面上的剪应 力一旦超过弱面的抗剪强度时,岩体将弱面剪切破坏,致使岩体产生滑移,如节理岩 体中的地下洞室顶部岩块崩塌,洞侧岩石的滑动,以及岩坡沿软弱面的失稳等,都属于弱面剪切破坏。
![]() 试验表明(澳M.S.Pater-son试验),岩石在破坏前后的应力--应变关系比金属材 料复杂 得多,岩石究竟属于脆性材料还是属于塑性材料,这不仅取决与岩性,且受应力状态,地温,受荷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,例如同一种岩石试件在某一压力下为脆性 状态,而在较大的压力作用下又可转变为塑性状态,围压增大 会导致大理岩试件从脆性破裂向塑性流动转变,此外,一般来说,升高温度最终会导致岩石晶体产生塑性流动趋势。
![]()
![]() 顶一下
(18)
94.7%
踩一下
(1)
5.3%
|
本篇编辑:王海